近年房市快速膨脹勢必讓該產業泡沫化,這就如同逼迫癌症病患工作般恐怖。
近20幾年中國的崛起、21世紀金融資產與衍生性商品過度發展,加上金融風暴後全面性的量化寬鬆,整個國際經濟與金融體系累積了不少結構性問題。全球資金不斷膨脹,資產價格不斷上漲,但實體經濟與消費能量卻無法跟上,全世界拖著病懨懨的身體,卻被逼著持續參加鐵人三項運動。
房市泡沫需要真正的標靶治療!
資產負債表告訴我們,在資產規模膨脹過程中,負債部分必定也跟著膨脹。我們一般美其名為槓桿操作,實質上就是讓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背負著未必承受的起的包袱。當一個經濟體或企業進入高負債比的結構下,嚴重的流動性風險也就跟隨而至,一旦交易速度降低,現金收入不足以應付流動需求,接著發生的就是跳票或倒閉。這在股市這就是地雷股,在國家或經濟體就是泡沫經濟。
泡沫本質上是金融體系的垃圾,卻也是實體經濟的癌細胞。這些年,各國政府對房市泡沫做了一些像是標靶治療的動作,但本質上卻只是頭痛醫頭,或暫時減輕疼痛。2008金融風暴由此產生,到了2013年這個問題還在繼續擴大。當前的國際經濟體系是否有能力繼續創造足夠的流動性來支撐如此高的房市基礎,QE退場與利率調升的預告,似乎已經揭開「預知死亡紀事」的序幕。
許多人誤認房價上漲,可以為總體經濟產生財富效果,認為財富增值可刺激消費,創造更多流動性以增加投資能量。國外有不少學術研究指出,房價上漲的財富效果並不明顯,這種觀點如同大家認為房地產市場是火車頭產業一樣,都只是一種過度樂觀或羨慕心理下的想像。政府的統計數據已經告訴我們,房市並非火車頭產業,學術研究也告訴我們,房價高漲不僅難以產生財富效果,反而是一種傷害實體投資與消費能力的負項指標。
低租金報酬就是非常具體的證據。低租金報酬率代表實體經濟能力無法負擔高房價所隱含的租金水準,這不只是房市泡沫的問題,而是使得實體產業營運成本提高,降低投資的意願;一般民眾為了支付高房價,也讓消費能力跟著降低。這一切都會降低經濟資源的流動性,導致更大的泡沫壓住更虛弱的經濟體。
最近新加坡與英國希望透過加強購屋補貼來穩定房市與經濟,其中存在著嚴重的矛盾。總體經濟所謂有效需求理論,指的是實體經濟的振興策略,而非支撐非實體經濟泡沫的策略。這是近幾年各國政府在面對房市泡沫下的盲點。不可諱言的,當前資產市場「大到不能倒」的困境較2008年更嚴重,但如果還一味的希望以刺激購屋來增加房市的流動性,只是拿實體經濟中可做為其他消費支出的資源,去填補資產市場泡沫的黑洞,這是內耗,不是振興。
我想告訴政府高層,不要拿投資客的邏輯來制定國家制策。接下來一兩年,問題會更惡化,這是歷史共業。這麼困難且複雜的問題,我們應該要更加平心靜氣的處理。但是,平心靜氣在政治上卻被認為是緩不濟急的「政治不正確」。安倍晉三誠實的告訴日本人,國家經濟面臨重大困境,要國人共體時艱共同承擔,與調升消費稅的做法,是個榜樣。台灣的政治人物誰能說出這樣的話,下這樣的決心,就是可以帶領國人走出困境,值得我們支持的人。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網頁來源:奇摩房地產
網頁來源:奇摩房地產